教育纵横

2019.3 “学篇读本识作家”实课研讨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5 点击次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9 剃头大师

第二课时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 王兰兰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何不同。

3.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品味课文中描写的趣事和有趣的人,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4.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何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品味课文中描写的趣事和有趣的人,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老师出示一些词语,看看你们认识吗?

老师傅   推剪         痛苦    受刑

       央求         架势    坑坑洼洼

第一行,请你来。

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是对课文所描写的第一件事的概括,谁来试试?

第二行,请你。你会概括吗?词语的顺序可以变换哦。

二、对比中明“事趣”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趣 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2—6自然段,思考:老师傅是怎么给小沙理发的?找到相关语句。

课件呈现:“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我们一起读一读。

2.1)这里有一个字,“咬”。我们知道有牙齿的东西才能咬,人会咬,凶猛的动物会咬,这里谁也长了牙齿可以咬呢?推剪。呈现图片。看,这就是推剪,好多牙齿呀,又细又密。这种推剪你用过吗?你呢?我们都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难怪作者说它是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呢。不仅如此,老师傅还有一个工具,它是?一把锃亮的剃刀。什么叫锃亮?你真会思考。

老推剪就像长了牙齿一样咬住头发不放,想想就觉得可怕。你能读一读吗?

显红: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2)它咬住的是一根头发吗?不是,是一绺。一绺是多少?你拉拉看,扯一扯,疼不疼?太痛苦了,剃头真是让小沙吃尽了苦头。

请你再来读。(预设读不出感觉:看来我们都没有被咬过。小沙疼得都快忍不住叫出来了,再读一读。)

3)但这还不算最痛苦的?下面有一个词也是写痛苦,但程度更深,是哪一个?“受刑”。(显红。)“刑”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对人体的拷打、折磨。你知道的刑罚有哪些?指名交流。真是太残忍了。什么事情让小沙觉得像受刑一样?一会儿痛得哇哇叫,一会儿痒得哧哧笑,真是苦不堪言啊。

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3.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用的工具是剃刀和推剪,推剪会咬住头发,让小沙觉得像受刑一样。那么,“我”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718自然段,完成这张表格。

1)“我”用的工具是什么?剪刀。

     剪刀和推剪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会咬人。这一点是小沙喜欢的。

2)“我”的动作是什么?剪。    

     “围”:我是直接给小沙剃头的吗?在剪之前,我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围了什么?(姑父的睡衣)睡衣的材质一般是棉的,有的甚至是毛绒绒的,软软的,这样的话,碎头发掉在上面就会被粘住,抖也抖不掉。而老师傅给小沙围的专业围布是光滑的,头发掉在上面就自然滑落了。

     “剪”:我是怎么剪的?具体在这四小节中,出示文字。

    这四节中有许多描写剪的词语或短语,请你找出来,圈一圈。

     注意:16节中有一个词语也表示剪,你能找到吗?

     指名交流。除了这些,还有两个呢。把它们放到句子里,我们读一读。

     通过“剪”字,我们看到了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3)结果,发型怎样?文中有三处对发型的描写,你能找到吗?按顺序说一说。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刺猬还比他整齐呢。)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太特别了,怎么出门呀?)

     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小朋友剃光头,真有趣。)

4)感受: 受刑  有些慌-高兴-惊慌-惊吓

剃头过程中,小沙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

看我找出剪刀,小沙?哦,有些慌。他慌什么?   

后来我把头发剪下来了,小沙很?高兴。是的,小沙觉得能把头发剪下来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当我大叫一声“坏了”的时候,小沙连忙摸耳朵,他在想什么?哎呀,是不是我耳朵掉了,这时小沙是?害怕的。惊慌的。你真会读书,走进了小沙的心里。

头发剪好后,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啊。仿佛见到了鬼一样,这时他的心情是?失望的,他受到了惊吓。

    真是一波三折呀。

4.下面,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男生读黑色的文字,也就是描写我的句子,请女生读一读显红的句子,它们是描写小沙情感变化的句子。

课件呈现句子。

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才有些慌,说:“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驾驶,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头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5.总结学法:刚刚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了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板书:对比。

三、细节里看“人趣”

1.真是太有意思了,其实不仅事情有趣,人物也很有趣。板书:人。例如小沙就是个有趣的人。出示句段,其他灰色:店里的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在理发店里,小沙是最不受待见的,可是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

你能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找找小沙的有趣之处吗?

A:谁给他理发,他就骂谁是“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你会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看人吗?如果眼光能杀人,可能老师傅当场就一命呜呼了。

你来读读看。

那么他是怎么对我的?是我主动给小沙理发的吗?指名交流。

出示: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央求一个毫无经验的人给自己理发,还答应付五元钱。真有趣。

怎么央求的?我是表哥,你是小沙,你央求我,我们来试试。(不行,我哪会剪呀。你去理发店不是挺好的吗?好,就答应你一回吧。)

同样是给小沙理发,一个被他骂作害人精,一个是他低三下四、撒娇耍赖求来的,有趣吧?

我们来读一读。男生左边,女生右边。

2.除了小沙,还有谁很有趣?我们前后对比着看。

姑父是怎么对待剃头师傅,又是怎么对待我的?出示句段。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付两倍的钱给剃头师傅,不仅如此他可能一边付钱,一边还会说?哎呀,师傅,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们家的淘气鬼太难弄了,谢谢谢谢。

我也给小沙理发了,姑父有没有付钱给我?一分钱也不给。忙了半天,一分钱也没得到,这区别可不是一般地大呀。为什么?想象一下,姑父半夜爬起来,像捉跳蚤一样找睡衣上的碎头发时,他又会说些什么?(可恶的家伙,害我觉也睡不好。别让我再看见他,否组非揍他不可。)找了一会儿,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姑父就是这么有趣。

指名两人读。

3.刚刚我们通过前后对比,感受了小沙和姑父的有趣。其实,文中的“我”也有很多有趣之处,它是通过情感的变化体现的,你能找到吗?

1)一开始我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那时我非常自信。

2)后来我发现自己闯了祸,就慌了。哎呀,糟了,怎么办?越修越丑。

4.如果你是小沙,你会选择剃头的师傅,还是文中的“我”?

5.后来,小沙的头发长长了,又要剃头了,你觉得他会选择谁给他剪头发?

虽然我给小沙的理发不成功,但我们在这过程中都获得了快乐。在童年的记忆里,推剪是会咬人的,剃头师傅是个害人精,而我毫无经验,却可以成为剃头大师。这就是童真童趣。(板书)

 

四、课余间读“书趣”

《剃头大师》中这两件有趣的事,让我们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人,这篇课文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板书:书)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有趣的事和人:好好姑妈是个超级大胖子,胖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她弯下腰,抱住腿,那就成了一个地球仪,课文开头说小沙怕和中药,可是姑妈呢,每次喝中药都像在和饮料,喝完了还会把碗舔个干净;姑父是个超级瘦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变胖一点儿,可他的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张潇洒,名字很潇洒,但胆小如鼠,做加法还得掰手指……怎么样?相信大家也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了吧,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去看看其中的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

 

五、作业设计

阅读《调皮的日子》,进一步品味其中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

 

板书设计:

 

                              19  剃头大师

 

                                   

                 童趣               对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