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2018.5 探寻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5 点击次数:

探寻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课题组

《小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20184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了,因此,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上课时从收集的这些素材入手加强对小数的认识。读写小数相对简单,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从常见量的关系入手,探索小数的含义。利用人民币元与角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利用既有经验, 1角是把 1元平均分成 10,其中的 1份是 1角”的前提下,复习分数 1/10元的含义,进而引入小数,告诉 学生 1/10元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尝试分析 1/10元的含义。接着从 1-9角的分数与小数关系中, 得到结论: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 元,零点几元也就是十分之几元。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那么学生将很难适应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数学化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体系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个人感觉还缺少一点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的意义的过程比较重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课堂效果更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