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课外阅读指导课微视频创作教学设计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书籍介绍:
《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地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二、学情分析:
年级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阅读能力,能比较完整地阅读较长篇幅常规小说,能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初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此年段的学生们已经会浏览、细读,也初步学会品读。在阅读的基础上,也能对简单的阅读读物能作简要的概括。
阅读学情:《草房子》一书是被学校收录《阶梯阅读指南》中,作为中年级必读书目。所以学生对于这本书是有认识的,有过阅读的经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再次阅读这本书,自然是要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拔升的。固而,本次阅读指导课把重点放在了教会学生对同一类描写的归类与整理,学做阅读摘记卡,教会阅读方法的同时,做到阅读的再提升、再创造。
三、教学策略:
指导示范:学校有《金色童年》摘记本,作为学生阅读的摘记之用。其中每一篇章都设有“好词摘录”“妙句赏析”“阅读感悟”三部分,可以留下阅读的痕迹与收获。对于《草房子》一书而言,人物的描写朴实而又灵动,散落于章节多处。这样的描写方式特别适合卡片式阅读摘记法。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阅读方法,为些,本节阅读指导课重在指导学生围绕“外貌”这个主题一步一步地相关描写进行摘录,做到直观有效。
激励引领:
对书中人物外貌描写句段的归类整理的摘记方法,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接触,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示范下掌握起来是难度是不大的。难点是对摘录的语句进行简要的概括与提炼,通过绘画对人称形象进行描摹,并能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优秀摘记卡的展示,激励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生成与再创生,引领学生多种方式表达阅读收获,留下阅读痕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卡片式阅读摘录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对同一类型的阅读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多种方式表达阅读收获,提升阅读能力。
3.通过阅读感悟的分享与传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卡片式阅读摘录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表达阅读收获,进行分享与传递,提升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依托校本教材导入
《草房子》是曹文轩写的一本儿童小说。也是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推荐的中年级必读书目之一。同学们把阅读感受写在了学校的特色作业《金色童年》摘记本上。【展示《金色童年》】——我们看,这里有精美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有读后感受的记录,真是读有所感,读有所得。
设计理念: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历年来重视大阅读教学,学校有《阶梯阅读指南》《金色童年摘记本》《达雅宝典》等鼓励阅读的阶梯式措施。《金色童年摘记本》旨在让学生对文章中存在的好词好句的进行摘录及抒发所思所想。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摘记本入手,引出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卡片式摘录法。
二、认一认——介绍“卡片式摘录法”
这本书之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是因为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孩子。如(清秀的纸月)(多才多艺的蒋一轮)(奇思异想的桑桑)(出示人物图片)。作者对孩子的外貌描写散落在文章字里行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渐完成的,如果阅读中我们能将这些片断的描写进行整合,那么人物完整的形象就能跃然纸上。今天,老师再来给大家介绍另一种读书摘记的方法——卡片式摘录。【出示“卡片式摘录”】
设计理念: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学生所接触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多是整体的,而在《草房子》中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大多是散落的。那么如何将这些散落在书本各页各角落的句子找出并整合在一起,就是本节课的目标。依托于新的摘录方法才会化散为整。
三、记一记——学习卡片式归类摘录法
1、瞧,小说中有个特别有趣的人物,他叫秃鹤。【出示“秃鹤”】。
曹文轩前前后后有这么几处描写,我们可以把我们找到的描写秃鹤外貌的语句记在文摘卡上。(在记录时也可以在记录的句子前加上页数,段数、行数,这样方便以后寻找。)
【在P001/2/1,就有这样一句: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
老师读到此处,便将它记录在了文摘卡上。【出示文摘卡】
【在P002/3/1,又有这样一句: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也记录了下来。
就这样,将边读边记,摘录下了很多有关秃鹤的外貌。
为了方便阅读整理,老师在卡片的这处,注明了“外貌”二字。
2.为了方便同学们归类整理,我们还要在卡片上记录好书名,作者,出版社等重要信息。(出示成品)
3.通过卡片的归类摘记,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形象。就能感受到这人物特点。可以用简单的一两个词语或是句子进行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设计理念:通过摘录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完整了解卡片式摘录的方式。摘录到整理再到提炼,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深入的学习状态,也让学生在整理提炼的过程中领悟并总结出一整套的有关这类描写的摘录方法。在熟练后,逐步掌握同一类文章的归类方法。
四、画一画——阅读表达形象化
读一读,自己摘录的句子,这个孩子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善于绘画的孩子,让我们借助这些外貌的描写,来用画笔描摹一个“秃鹤”吧!
五、写一写——阅读表达再生成
有趣的是,当老师将卡片插入《草房子》书中后,班级阅读书籍的同学,在这张外貌描写的文摘卡旁,照着图写上了一段自己的“外貌”描写。
【出示“秃鹤”的外貌文字描写】
哟,写得还真是像极了这幅人物画像。
一张卡片,一段摘录,一幅画像,一段文字,《草房子》的人物阅读,就这样在班级里开展起来啦!
同学们,这个卡片式阅读摘记,就适合这样一类的阅读摘录。 其实,不同书籍可以摘录的内容不同。
设计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画一画人物形象。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感受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不仅是摘录的还可以是绘画的。我们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所以我们使用绘画的方式,通过卡片上的图进行再阅读,再生成自己对图片的直观感受。通过这个方法就能在在孩子的阅读体系中建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完整人物形象。
六、练一练——阅读方法再拓展 如《哈利波特》丛书中,有许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像这样,完成一张实用的摘录卡。(出示摘录卡)
不妨,也快拿起《草房子》来读一读,摘一摘,画一画,写一写吧!
设计理念:本节课用的是卡片式归类阅读的方式,这种摘录方式有一个有点就是便于今后写作时寻找资源。同学们在做完有关于外貌的整理后可以将这些卡片串联起来,构建一个外貌描写文档,当写作时遇到类似的外貌描写时,就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某一张摘录卡,从而达到阅读提升写作的效果。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可以用在外貌描写上,也可用在环境描写中,对于环境描写《哈利波特》一书有着非常详细的呈现,学生可以将本节课所学到的同一类文本的归类整理方法用到环境描写上,以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
七、展示激励
【展示摘录卡】
同学们,让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摘记吧!
记录好词好句好段,背面还可以绘画图案,写写感受。

教学前思:
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基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求,本次阅读指导课将这一阅读习惯培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外貌”这一主题,动笔记下有关的语言句段,为更好地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感知人物形象服务。引导学生养成读到书,就是动到笔的意识与习惯。
习得一种阅读方法——卡片式阅读摘录法
做读书摘记的方法有多种。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借助校本教材《金色童年摘记本》习得过摘录的方法。“好词摘录”“妙句赏析”“阅读感悟”作为摘记本中固定模块,让学生能在阅读时留下痕迹,在阅读后留下收获。所以学生对阅读时动笔墨做摘记是不陌生的。《草房子》一书,在作者对人物外貌描写很有特色。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是散落在故事的多处,人物形象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这样的读物就非常适合“卡片式阅读摘记法”。因此,本次阅读指导重点教会学生习得这一阅读方法。首先从书中找出相关的句段,划下记号,将期摘录到读书卡上。随后,根据摘记的语句提炼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点与形象。同学们在做完有关于外貌的整理后可以将这些卡片串联起来,构建一个外貌描写文档,当写作时遇到类似的外貌描写时,就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某一张摘录卡,从而达到阅读提升写作的效果。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可以用在外貌描写上,也可用在环境描写中,对于环境描写《哈利波特》一书有着非常详细的呈现,学生可以将本节课所学到的同一类文本的归类整理方法用到环境描写上,以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
激发一份阅读兴趣——学会多种阅读表达
《草房子》作为中年级必读书目被学校收录在学校《阶梯阅读指南中》。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草房子》是不陌生的,已经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故而,本次指导课的难点是如果激发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因此,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与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做卡片式摘记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表达,阅读传递与分享。学生可以根据摘录的语句,描摹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通过阅读卡片上的图像,再可以用文字对图像进行描摹,进行阅读的创造与生成。此时,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系中建构起了这一人物完整的独特形象,扎根于心的形象。这样的阅读摘录,原于摘录却高于摘录,学生有自己新的生成与感受,很适合五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