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2021.01注重数据分析,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1-02-01 点击次数:

活动主题

注重数据分析,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活动时间

2021.1

参加对象

数学组全体教师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教师意识到进行有效的统计数据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2. 通过活动,激励教师在阅读中提升数学专业素养,提高图形结合阅读和数据分析等阅读能力,理清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的方向。

3. 通过活动,促进以教定学,丰富感知材料,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活动安排

(发言记录)

一、围绕课题,进行教研课展示。

本次活动先以教研课的形式开展,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统计阅读嵌入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环节,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并围绕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并通过阅读数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围绕教研课,进行研讨。

课题组全体教师首先对于小学生各年级段数学统计部分教学内容的阅读进行现状分析;其次教师们围绕教研课,进行针对性讨论,在讨论中发掘统计与信息分析阅读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最后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三、课题组组长总结活动,激励教师们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善于引导学生在各类信息中阅读,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改良,真正实现思维的碰撞与能力的升华。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渗透数学阅读的理念以及图表阅读的技巧,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图表阅读的重要性,主动将图表阅读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勾连。教师也可以开展统计阅读的相关活动,提供学生学习与运用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收集生活中的信息,绘制统计图表,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审阅阅读效果。

活动评价及反思

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小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板块,因其具有很浓厚的生活联系和气息,在小学数学中属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经常能运用到的知识。因此,如何对学生在统计内容中的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阅读与分析,才能有效获取信息,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提炼。所以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的能力,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进入一个主动的状态,感受阅读幸福、学习乐趣。

活动系列材料

1.研讨活动新闻

2.教研课教案

3.研讨活动照片与教研课照片

 

附件一:

注重数据分析,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课题组

20211

为促使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研组围绕着对“小学统计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注重数据分析,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林高君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一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林高君老师从“收集班级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让学生从阅读统计表、补充统计表到阅读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读懂图表背后隐藏的文字信息,从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随后林老师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以班级学生喜欢的水果和全校学生喜欢的水果为素材,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资料,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推断预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积累阅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课后,林老师谈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随后数学组的成员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本节课中所展现的亮点;同时,对于如何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给出了不同的建议。相信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于在统计教学中的阅读指导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相信通过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为学生的“阅读之路”点亮前行的道路。

 

附件二: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   林高君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七第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张丽华同学也在班级里展开了这样的调查。

提问:这是她的调查结果记录,能看懂吗?看懂了什么?她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的?

谈话: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和记录数据很方便,但刚刚那位同学直接用数字表示结果,是不是也很清楚呢?在数学上,要清楚的反映收集的数据,就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统计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统计表

引导:这是一幅简单的统计表,你能根据刚才的调查结果,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提问: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求出来的?

说明:合计数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我们之前整理的数据有没有错误。

提问:和刚才的调查记录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口答)

追问: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内容、注明统计的时间,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完整的统计表还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这几项;还有“合计”栏,合计栏里需要填写这些数据的总和。

3)当然还要表示收集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数据是“人数”。

引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

小结:看来统计表不仅能清楚的表示统计结果,还能帮助我们知道许多信息。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引入: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会经常用到统计图来表示你们见过统计图吗?都在哪里见过啊?(学生自由说)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其中的一种。

 (1)出示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幅统计图上有什么?(有一排数学)

说明:一般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表示统计数量的刻度。

追问:你知道这里每一格的高度表示几人吗?

指出: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2格就表示4人,3格就表示6人……以此类推。

提问:统计图上还有什么呢?

指出:像这样用直条表示数据的统计图,就叫作条形统计图。

这根直条上有个数据6,结合刚才的统计表,谁来猜猜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这个直条就表示喜欢科普类电视节目的有6人。

说明:通常我们在统计图的横轴上表示统计的项目,这里也就是节目类别

继续追问:接下来我们要在这张统计图上表示出哪个数据呢?(学生答:综艺类)你想把综艺类的直条画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说明:为了使每一类项目都看得更清楚,我们在画统计图的时候通常是画一条空一列的。

这根直条该画多高呢?(学生回答)

指导:直条的长度要根据左边数量的刻度确定。喜欢综艺类的共有15人,所以我们先在纵轴上找到刻度1416的中间位置,在对应的项目上用横线把它画出来,然后把直条两边的竖线画好,这样直条的外框就画好了,为了节约时间,一般我们在直条的内部画阴影涂色,最后还要在直条的上方标上数字。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2)根据题中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接下来,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这张条形统计图完成吗?

学生在课本上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画好直条后要把数字写直条上方。

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完成板贴。提醒:看看我们还忘了什么吗?(注意别忘了填表日期)

3.分析数据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里,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喜欢综艺类的最多,科普类的最少。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问:还能知道什么?

小结:看来条形统计图也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让我们了解许多的信息。

4.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统计表示把数据填在   里的,条形统计图是用     来表示数据的。

谈话:那我们在表示统计结果的时候,选择哪个更好呢?

我们再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这是“某班女生英语默写成绩统计表”

谁能很快告诉我哪位同学的成绩最好?哪位同学的成绩最差?

提问:那你觉得看了这幅统计表来回答这个问题,方便吗?

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

谈话:我们再来看这幅统计图,现在你能很快告诉我几号成绩最好,几号成绩最差?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

提问:那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学生口答,教师总结,并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更直观,清楚)

谈话:现在你们是不是觉得条形统计图特别好呢?真的是这样吗?那你们能口答老师一个问题吗?他们班女生英语默写的总分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从条形统计图中还能找到答案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看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有各自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进行选择,用合理的方法表示出我们的统计结果。

三、巩固练习,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过渡: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你们都选好了吗?确定了就在小组中交流你的选择,请组长记录和整理在课本第41页“练一练”的蓝色表格里。

(1)  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

(展示学生的统计表)提问: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各有几人?合计是怎么算的?还有什么要填写?(标题、日期)

2)完成统计图,发现问题:数量超出了给出的刻度。

师:同学们把在画统计图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啊?这可怎么办呢?

通常学生首先会想到添方格,继续画。给予肯定,并提出,有没有更加简单的修改方法呢?甚至不需要改变方格纸的大小。

引导:可以改变每一格表示的数量,这样总人数就增加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修改这张统计图。

学生提出每格改为54人,可引导学生发现最高数据到5040可能多了,寻找合适的数值。

带领学生修改,并完成统计图。(展示学生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集体评价)

提问:通过统计,你能知道什么?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动手收集数据,完成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接下来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读题后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少?

交流第1题:这一星期的用水量,哪天用水最多,哪天最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交流第2题: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拓展: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关于青阳小学的数据,你们来看看,这幅统计图和刚才那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里,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四、课堂总结

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在填写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课外拓展:其实统计表和统计图,不仅仅只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认识各种不同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

 

 

 

 

 

 

 

附件三:活动照与研讨照

 

 

(教研课照片)

 

 

 

 

(研讨活动照片)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