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2020.10提升学生文本阅读力实践研究——课内阅读提升研讨活动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1-02-01 点击次数:

活动主题

提升学生文本阅读力实践研究——课内阅读提升研讨活动

活动时间

2020.10.22

参加对象

学校语文团队、学校教科研团队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加深教师对阅读文本特点的认识,提升教师教学力。

2.通过活动,探讨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力。

3.通过专家对活动的指导与评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安排

(发言记录)

一、苏州市至德教育集团五位骨干教师进行实课研讨

      劳动路小学陆静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新康实验小学的李敏蕾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三元实验小学的朱邵莺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穷人》、姑香苑小学的周君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小说《桥》、彩虹小学的叶同华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在柏林》。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感受叙事类文本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特级教师郑先猛实课展示

      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省、市优秀语文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苏州市线上教育名师课堂年度网红教师郑先猛老师现场执教六年级上册的《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层层推进文本的核心内容。整合单元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和文学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来选择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事例,切实地落实了语文素养。舒适课堂展现了“苏式课堂”的魅力。

三、郑先猛老师和至德教育集团杨建英总校长专题讲座

在实课研讨之后,郑先猛老师和杨建英总校长做专题讲座。郑老师分享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杨校长从言语学习的实践谈起,提升至语文学习的成因与意义。  

活动评价及反思

实课研讨是我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专题讲座则是总结教学理论与经验的重要方式。本次活动是“文学文本解题能力实践研究”的第一次研讨,主要探讨的是叙事类文本。六节精彩的实课展示,让集团内的语文教师加深了对叙事类文本特点的认识,明确了叙事类文本的教学方法,关注到了解题方法与能力的重要性。专题讲座结合了这六节课堂的精彩之处,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叙事类文本的教学重点,更让教师明确如何关注课文核心,精讲精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此次活动也让教师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与提高。

活动系列材料

活动照片

新闻报道

 

 

 

提升学生文本阅读力实践研究——课内阅读提升研讨活动

为加深教师对文学类文本特点的认识,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力,苏州市至德教育集团于1022日开展了“提升学生文本阅读力实践研究——课内阅读提升研讨活动”为主题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年级叙事类文本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与专家有:苏州市至德教育集团杨建英总校长、夏蔚菁书记、各成员校校长,以及苏州市初任校长培训班学员代表。活动还荣幸邀请到了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省、市优秀语文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苏州市线上教育名师课堂年度网红教师郑先猛老师现场指导。参加现场研讨活动的有成员校及区内其他学校的语文教师、教科研骨干教师代表。

本次活动既有实课研讨又有讲座分享。首先,苏州市至德教育集团的五位语文骨干教师为在场的教师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劳动路小学陆静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的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课堂上有朗朗的书声,有静心的思考。陆老师带着学生从散文不同的场景里,体会联想,品味细节,感受父爱,感怀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让文路与学路共振,情真意切,回味悠长。

新康实验小学的李敏蕾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引导学生在阅读叙事类文本中关注环境的描写,体会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品悟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形象;并抓住文本最具特色的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的表达效果,层层递进,感受字里行间的慈母情深。

三元实验小学校的朱邵莺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课。朱老师带领学生们从字里行间发现富有深意的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并进一步挖掘字背后深藏的人物品质,感受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字风格与高超的写作艺术。在练笔部分,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仿写,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收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姑香苑小学的周君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小说《桥》,周老师从小说情节出发,在小说紧张的环境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反复诵读,分角色演绎,师生共读,学生们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叙事类在方法指引中阅读、分析叙事类文本,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彩虹小学的叶同华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在柏林》。叶老师以文本为载体,借助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在梳理情节、品味人物、关注环境中感受微型小说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悲剧形象,从而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教学中,既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又有方法的当堂运用,注重语文要素的指向性、实效性、综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集团内五位教师研讨课后,郑先猛老师为在场的教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六年级上册的《盼》。郑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就像在和学生聊天一样,在舒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知道了作者用“新雨衣”是本文的线索串,知道了“盼穿新雨衣”的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郑老师注重结合单元目标,将课堂教学和文学写作结合起来,他请同学们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来选择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事例,然后和学生热切地聊起了如何展开想象,把其中的核心事例进行拓展描写。舒适课堂展示了苏式教学的魅力。

实课研讨之后,郑老师和至德教育集团杨建英总校长为在场的教师们做了专题讲座。郑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指出在进行文学文本教学时,要善于找出文中的线索,发现核心内容。在写作时,要确定核心,围绕核心选取素材,添加物索,以形成贯穿全文的“事脉连”“物索串”和“情感线”。

杨校长从言语学习的实践谈起,提升至语文学习的成因与意义。杨校长分享了社会建构主义的三条基本假设,一是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依赖而获得的;二是语言的意义依赖于语境;三是语言主要服务于公共功能。她结合集团内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探讨分析了五篇课文中不同的语言实践,比如《父爱之舟》中的语言带有作者的画家身份色彩,《穷人》中,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则是语言实践的价值所在。最后,杨校长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表达应从语感实践、语境实践、语用实践、内容重构等方面来进行建构。

本次活动聚焦叙事类文本的教学,读写结合,延展学生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力。不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更通过研讨分享,激发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集团内学校间的交流,提升教师教学力和研写力。

 

劳动路陆静1新康李敏蕾2

姑香苑周君1彩虹叶同华

77abf12d-4708-433c-8166-b62c0406d94d

实课研讨照片

6798547e19fb558d8097acb6d61fc256

专题讲座照片

语文活动IMG_20201022_122511全景

活动现场照片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