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2017.9学习分享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5 点击次数:

阅读收获分享

上学期,课题组针对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意向老师们推荐几本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书籍。通过一阶段的认真研读,老师们从中收获不小。

这学期,在学校课题组的推荐下,我读了《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学校搞的课题研究有不少的困惑,总觉得课题研究脱离实际,教师参与也只是做表面文章,越搞越复杂,大部分时同和精力都用在了整理文字材料上,不见实际效果。书中,徐校长的5条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1)宁在自家找宝,不在他家挖金;(2)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3)宁搞土研究,不搞洋研究;(4)宁可自己动脑找市场,不去一味找局长(5)宁肯吃苦不放弃,争取搞一个成一个,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潜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优势、有兴趣的课题,走好自己的科研之路。

                                       ——孙娇珺

 

校本课程在我国中小学中的实践时间不长,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从已有的实践看,如果仅仅把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装饰品”,用于形式主义的“点缀”,或者仅仅为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而被动地应付,这样的校本课程实践都可能是劳民伤财、高耗低效的,既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学校也无法真正体会校本课程实践的价值。我们不能把校本课程实践筒单化为设计一份课程方案或编制一本读物,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创新与学校文化的形成及建设同步,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条件和目的,更以学生需要的满足和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为旨归。《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这本书通过对校本课程发展概念、进程、意义的梳理,重点探讨了校本课程发展和创新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总结了通过校本课程实践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思考了校本课程发展和创新的文化使命问题,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吕淳

 

读了施良方老师编写的《学习论》一书,感受颇多。工作后,实践中的教学问题时不时让我困惑,关于学习的原理、学习的过程,自己都不清楚,那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指导教学?所以对学习的原理十分向往,很想弄清楚学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读了这本书后豁然开朗。关于《学习论》这本书,它以历史探究法为时间主线,对世界各派的学习理论和实验成果的系统介绍、分析和评价,全面深入地探讨学习的规律。他不仅介绍各派大师的主要观点,还介绍了其他学者尤其是观点相左的学者的评论,也介绍自身对这些观点的理解,这样我们对各派大师的认识更为丰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丰富和优化写作内容。对我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金晓玲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