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P42-43 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花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一分:出示6个苹果
提问:6个苹果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回答,ppt出示结果)
二、新授
1、教学例1
妈妈从超市买来6个苹果,准备分给她的两个孩子,芳芳和明明吃,猜一猜,妈妈会用下面哪种分法?(指名回答)
追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妈妈会这么分呢?(ppt显示: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导:可是芳芳不同意这么分,她说:“妈妈工作一天辛苦了,我们应该和妈妈共同分享这6
个苹果。”同学们,你们支持芳芳的意见么?
提问:那现在芳芳、明明和妈妈三人共同分享这6个苹果,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呢?(ppt出示结果)
追问:为什么把6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3份呢?(ppt显示: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平均分”
说明:像刚才这样,把6个苹果分一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说说怎样分叫“平均分”(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
追问:6个苹果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指名回答,ppt显示结果)这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吗?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看来同学们对于“平均分”认识的很不错,让老师来考考你们。(ppt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再指名回答)
提问:为什么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呢?每份几个?分成了几份?(指名回答)
追问:那萝卜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教学例2(ppt出示题目)
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指名回答)
提问:8个桃子,每2个圈一圈,一共圈了几个圈?表示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ppt显示结果)
指出:像刚才这样,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指导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教学“试一试”
(ppt示题)带领学生一起分一分,并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要求学生照这样子,用小棒分一分,并在练习纸上填写“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的答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追问:你还会其他分法吗?(让孩子自己试一试“每6根一份、每1根一份”的分法并汇报)
3、想想做做3
示题:指导审题
要求学生选择“小棒分一分”或“动笔圈圈”的方法自主探究答案。填写练习纸。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