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一备)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23 点击次数: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团队协作式”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学 科

语文

姓名

沈彦君

教学情况

( 一 )备

课 题

13.开天辟地

上课时间

1015

教学设计

教学再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情感目标:凭借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了解对偶句,初步感受其在表现形式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了解排比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借助对此句式的了解,帮助学生进行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神话故事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神奇色彩。(板书:神奇)
2.
同学们,神话,有着丰富的想象,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神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课前板书读题:开天辟地)。

3.再一次走进这个神话,走进这位伟大的神盘古,走进他为我们开创的美好、开阔的新天地。
4.
文章中有一个句子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找出来吗?

5.(出示第八段)齐读(板书:化生万物)
6.
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体会一下其中的神奇之处。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默读第二小节,思考一下在当时没有光明,没有水,没有山的昏天黑地中,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你能从哪里体会出神奇?找出关键词,边读边作批注。
1.
出示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1)盘古的“一使劲”结果怎样?是啊,他可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和高大的身躯。
 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请一同学读一读)还有哪位同学想感受盘古的神力?(指名朗读)

2)这是真的大鸡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号,这是一个比喻)其实指的是什么?(天地未分时的宇宙)
3)这时候,“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对于在黑暗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充满希望的光啊!如果你是盘古,你看到这一丝光会想什么?(顺着光砸开)盘古是怎么做的?
2.
出示句子: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1)要把这个“大鸡蛋”分开容易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猛劈猛凿)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盘古力大无穷)
2)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体现盘古的神力。(指读)

这点力开不了天呀,来,借你点神力,再来!

你自由了,你马上可以看见天地了。

感受到了你对光明的向往。

感受到了你创造世界的决心。
3)这神力无比的盘古,劈开这个“大鸡蛋”只用了两种工具,一种是凿,一种是斧。
3.
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1)再读一读8个字,从结构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2)这个句子在表达上字数整齐,互相对应,找一找,在这一段里,还有像这样的句子吗?
4.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出示句子,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a: 这句中的四对反义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反义词加点)在表达上字数相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对偶”(板书)。

b: 在这一句中不但有四对反义词,还有一对近义词,发现了吗?(近义词加点)这一对近义词都表示速度慢的,说明天地的变化时需要时间的,你还能说出像这样表示慢的词语吗?(渐渐、缓缓)

小结: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盘古靠着神力,开辟了天地,使得天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偶这种方法,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让我们也来学着盘古,爆发一次,挥手之间,巨石崩裂,天地出现。(齐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3-5小节:
1.
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又是怎么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继续体会神奇之处,作好批注。
2.
(出示图)看看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是怎样做的?撑在天地之间。
3.
来,同学们,让我们都站起身来,像盘古一样头顶着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注意要用尽全力,不然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撑在天地之间;

八百年过去了,盘古依然——。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依然——。

八千年过去了,盘古依然——。

一万年,几十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  (示意生坐下)

4.小盘古,你们有什么感觉?你们才刚刚撑了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而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却像根长柱子似的,在天地间苦苦撑了几千万年!这不仅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什么?(顽强的意志)!(板书:意志坚定)

此时此刻,你想对盘古说什么?(生说)

小结:盘古这样坚定的意志就是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让我们怀着对盘古的敬佩齐读3--5两小节。

四、学习67小节:
1.
引读第六自然段,理解“精疲力竭”。(出示第六自然段)
2.
看老师写“竭”字,看看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相近?(渴、喝)
3.
能不能根据这个“立”字旁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盘古因为站立的太久,精神力气都已耗尽。)
4.
过渡: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临死前还含着微笑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

5.指名读第七段,体会神奇之处。(出示句子)
6.
看屏幕,自己再好好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有着相似的特点)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7.
让我们齐读第七小节,感受这神奇的变化。

8.这段文字不光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数一数,文中用上了几个“变成了”?这9个变成了,句式多么的整齐,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板书:排比)

在合理的想象中,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用上“盘古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出示句式练习)
9.
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神?(板书:无私奉献)

(可加可不加)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

五、 总结:
1.
“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自古以来没有过的,用来颂扬开创伟大事业,我们称“开天辟地”。 想一想,本学期课文中学过的什么人物可以用上开天辟地?(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课题。

2.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有超凡能力的神,而这些和神有关的故事,我们就把它称作:神话故事。

3.老师这里有4幅图,每幅图片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你都知道这些故事的题目吗?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的神秘莫测,不可思议,天马行空,大气磅礴。

板书设计:

    神奇   13.开天辟地       对偶 

化生万物       排比

意志坚定      

无私奉献

 

                           

                           

 

 

 

 

 

 

 

 

 

 

 

 

 

 

 

 

 

 

 

 

 

 

抓住“神奇”二字,让学生重温课文主要内容。这一个环节可以再节减些。

 

 

 

 

 

 

 

 

 

 

 

 

 

 

 

 

 

 

 

 

 

 

 

 

 

 

 

 

 

 

 

 

 

 

 

 

 

 

 

 

 

 

 

 

 

 

 

 

 

 

 

 

 

 

 

 

 

 

 

 

 

 

 

 

 

排比句式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盘古开天辟地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理解这个成语时本想抓住立字旁,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站立过久而精力耗竭的,但学生可能体会的不够深刻。

 

 

 

 

教学反思:

1.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我以“你能从哪里体会出神奇”这一主线索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具体详实地了解神话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方面的神妙之处。

2. 在教学中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读。以其中的第七自然段,盘古化生万物的句子为例,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了六个层次品读。感受想像的神奇,感受语言的精妙,感受人物的精神。从而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3. 在难点的设计中,对偶与排比的语言特色是本课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但后面的“帮助学生进行背诵”放在难点处有点多余。

 

备注:按照区备课规范完成“教学设计”,小4号仿宋体,行距固定值25磅。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