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纵横

2017.3语文实课研讨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5 点击次数: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需要花一番功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知道了课题是一句诗句,来自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能不能来将这首古诗背一背呢?(生背古诗)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文章,我们二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文包诗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对,它就是——《英英学古诗》。老师今天又把它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出示文章《英英学古诗》)同学们,《英英学古诗》这篇课文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的体裁都是文包诗,可又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有点不一样,大家找到了吗?

3、《英英学古诗》这篇课文不但是文包诗,还是一篇对话。两个人一问一答的这种方式称为对话。今天,我想和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也来一次对话,想不想试试?

二、理清思路,初步对话 

1在和老师进行对话之前呢,我们再来把课文内容回顾一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你作为英英,怎么向奶奶来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现在老师来做奶奶,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愿意做好学的英英来尝试一下?

(出示对话提纲初步对话)

3、小结: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包诗的课文有一大特点——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对后面古诗的解释。(齐读课文)1-3  

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 

1、你能找到每句诗句对应的解释吗?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出它相对应的诗句的序号。(默读) 【每行诗句分别标号1234

2、同桌交流。画好之后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你们的答案一不一样?

3、学生交流汇报。 

●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15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此时王维的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中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

(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 

(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 

(生读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高兴?   

3)“扶老携幼”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怎样?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 

4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自由练读,指名读。)  

5)“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倍思亲)    

●理解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他独在异乡,只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他过去,他是怎样和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 

2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读出你的心情。 

3)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  

4高兴吗?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生读,齐读。)  

5)回忆着与兄弟们共度重阳的画面,此时的王维还想到了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6)什么叫“天各一方”? 

7课文中说“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想一想,他们还不能一起干什么了?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课文用一个省略号,表达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8)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学生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真是——(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兄弟们便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配乐范读。)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齐读古诗)

五、整体把握,再次对话

1、每一句诗句的意思我们都了解清楚了,每一句诗句的感情我们已经体会明白了。再和老师来一次对话应该难不倒大家了吧?请同学们一起拿起书本,对照着黑板上的格式,和老师来一次完整的对话吧!英英,准备好了吗?(出示提纲,再次对话)

六、诗歌比较,拓展延伸

1、同学们,《英英学古诗》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篇课文不但是体裁相同,它们的诗歌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信我们来比一比。

2、两位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两首诗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什么触动了作者,让他如此思乡呢?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格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处境

身在异乡

身在异乡

相同

表达感情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相同

因何生情

因明月而思乡

因佳节而倍思亲

不同

七、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佳”“倍”。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异同?

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是左窄右宽。

2、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书空)

3、 根据字义,分别给这两字组词。

4、 教师范写” “倍”,“佳”的最后一横是它的主笔,要写得又长又稳;“倍”的第七横是它的主笔,要写得长一点。

5、    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八、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的书写。(课堂)

2、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回家)

 

 

 

九、板书设计

                                       更加 思念 故乡和亲人

每逢佳节 倍 思 亲

               九月九日          山东兄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