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三元实小英语教研组全体英语老师,一如既往地又聚集在一起,围绕“读好书,乐分享”这个主题,认真展开教研活动。
本学期,与我们分享阅读感悟的是王家莉老师。结合我们平时的学校教学活动,这次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这本书。
《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旨在建议教师拓展课程内容的疆界与视域,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思考与探究,践行整体主义的、更彰显自我的真实教学方式。这本书有助于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应教什么及为何而教,为我们理解教育和实践教育开启了新的视窗。
本书以争议性的主题开始:学习。我为什么学习?什么在驱动着我?我必须学习教师或专家所规定的一切吗?何种情况下我学得最好?为什么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或不努力学习)?当与学生谈论这些问题时,教师总是在宣讲。教师自己没有进行过批判性思维,只是在单边的传递。这会带来幸福吗?这就是教育的内涵吗?
我国教育体系有着悠久而浓郁的经学传统,强调阐释解读经文,缺乏对对话、质疑、批判与创意等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育,导致以独立判断和独立人格为基础的理性精神、健康而富有创造性的怀疑精神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严重缺失,而这种理性精神和怀疑精神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所在。
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批判性思考者,因为他们也从未被要求批判性地思考。他们欣然接受专业组织和教授所提出的宣传,然后将大多数内容传递给学生。如何帮助教师成为批判性思考者?诚然,学校教育的整体结构使得这一任务异常困难。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众多伟大的教育批评家都曾努力提升公立学校向民主教育转型所需的更多自由和批判性思维,但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他们几乎全都绝望了。尽管如此,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操练,我们就应该再去试一试。
王家莉老师的阅读分享给英语组老师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认识,同时鼓励大家多阅读多思考,用有效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