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英雄秦大刚讲述稿(江)
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一件“伤痕累累”的卫生衫。它的主人,是一位嫉恶如仇、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秦大刚。
1926年,秦大刚出生在通安金墅一个商人家庭。抗战时期,少年的他亲眼目睹了国破家衰,17岁时便毅然投身抗日洪流。后来,秦大刚在金墅一所小学教书,他以教师身份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194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四军太湖县总队一名战士,后来担任苏西地区金墅镇武工组组长。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北撤,秦大刚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留守苏西,做好了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为保护当地群众的利益,他带头惩办反动地主,让整个苏西地区大为震动。
时间到了1947年,这一年,反动派对苏西太湖地区的“清剿”格外残酷!1月14日,秦大刚率领武工组的同志在金墅西泾湾村宿营。不幸被反动乡长告发,当日凌晨4点,反动派太湖“清剿”区指挥部出动100多人将他们的宿营地团团围住。秦大刚发现敌情后立即命令武工队员,迅速分散突围。
冬日的凌晨,寒风刺骨,迷雾笼罩,熟悉地形的秦大刚本可以轻易摆脱敌人的追击。然而为了掩护同志们脱险,他毅然决定和队友分头撤离,独自一人朝反方向突围,用枪声紧紧地吸引敌人。
疯狂的敌人顺着秦大刚“送”出的线索穷追不舍,一直追到附近一个村庄。那时,秦大刚隐蔽在了村头的石桥下,一连几批敌人从桥上过去都没有觉察。等后面的敌人赶来时天色渐明,他们突然发现了桥底下的秦大刚,立即将他团团围住。
敌人对他威胁利诱道:“想要活命很简单!只要缴械投降,保准给你条活路!”面对重重包围、步步紧逼的敌人,秦大刚毫不犹豫,毅然举起手中的枪,用仅剩的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鲜血泊泊涌出,秦大刚身上的那件破烂不堪的卫生衫被染红了,他的尸首甚至被敌人拖去示众,但他从未屈服、从未示弱!他用生命捍卫了誓死不渝的信仰,用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21岁,是人生的大好年华,是生命的美好篇章,有谁不愿意珍爱它呢!但在特殊的岁月里,年轻的共产党员们,愿意抛弃一切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们坚定信念、勇敢无谓、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感动而难忘,请永远记住这位苏州人民身边的英雄——秦大刚。